-j9九游会登录入口首页旧版
20年前,在计划经济之外,另一只“看不见的手”开始拿起指挥棒,引导中国经济的发展。经过20年的发展,这只“看不见的手”已经成为最重要的力量,无论是国有经济、民营企业都彻底摆脱了身上的束缚,中国经济也由此实现了飞速的发展。
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劲、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方针,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今年是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周年,20年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经验。在这个20年的时间节点上,《成都日报》将与成都市经信委、市工商联共同推出大型策划报道《图说市场经济20年》,用《那些年 我们一起创业的故事》、《数据看市场经济20年》两个系列篇章来共同回顾市场经济这激荡的20年。
今日起,我们推出第一篇章《那些年我们一起创业的故事》。这组篇章中,我们将选取有20年历史的成都市重点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的老照片,讲述老照片中体现出的一个个生动的创业故事。这其中,有大型国企前锋集团、四川航空,也有知名民企汇源集团、量力钢材、通威集团、万贯集团、新希望集团……我们将着重对市场经济20年来,这些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的发展进行回顾报道,从企业的变迁、企业家的曲折创业等方面入手,通过“图片故事”的形式,生动展现企业这20年来取得的变化和成绩。今天,我们先来关注一下川开集团简兴福的创业故事
【20年人物】
简兴福,1950年生人,现任川开集团党委书记兼董事局主席,四川省政协委员,成都市人大代表,双流县人大代表,双流县商会会长等。作为川开集团的创始人和掌舵者,经过30多年的打拼,如今年过花甲的他从不足3万的创业资金把小小电气开关,做成了产值销售均超50亿元的产业,并不断扩展着自己的事业版图。
上世纪80年代创业,10年后企业产值达千万,然后在接下来短短5年里,迅速发展为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为数不多的亿元民营企业,如今集团总产值已超过50亿元,下辖子公司10余家。当我们把川开集团30多年的发展历程简单罗列成这样的寥寥数语时,其成功、精彩无疑是令人欣羡的,但当记者和川开集团董事长简兴福说起这30多年的创业、发展经历时,这位拿着iphone,用着ipad的花甲老人却说,做事情哪有顺风顺水的,关键时刻全凭一口气,“就像我常跟身边人说,不怕人家看不起,就怕自己不争气,做人做企业都是一样的。”
初创业
租起门面 他跌跌撞撞做起小生意
1977年,从军8年的简兴福回到家乡,被分配到双流县中兴公社社队企业办公室。喝茶看报的工作让他浑身不自在,不久后他主动申请到华阳水电安装队,干起了第一线工作。3年后,简兴福迈出了人生中重要的一步,在灯光球场旁边租用了两个门面,创建了成都市双流电控设备厂,也就是川开集团的前身,而创业后的第一笔生意令他至今记忆犹新。
“当时是到重庆的川仪给成都的无缝钢管厂买了产值110万元的仪表,相当于第三方采购的角色,”简兴福说,“那时候觉得既然企业有需求,但又不愿跑,那我们就来做这个事情,赚点跑路费也挺好的。”可没想到,这趟生意做下来,他确实如自己事前预料,赚到了2万元的利润,但也被送进了法院,冠上了“投机倒把”的罪名,还蹲了两天看守所。值得庆幸的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渐渐吹遍全国,加之第一笔生意就赚到2万元的“可观收入”,这次的经历并没有磨灭简兴福的创业热情,他继续着自己的小生意。
机器俏
寒冬腊月 他带着女儿北上买元件
1982年春节前几天,寒冷的天津街头,一个双手提着4台机器的中年男子和他肩头“骑大马”的小姑娘引来不少路人的注目,“不晓得是不是北方很少有"骑马马肩儿",总之我们走在路上很是打眼。”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30年,但简兴福说起当时的情景似乎就在眼前。他告诉记者,当时工厂生产了一套电器设备,其中一个元件只有天津有,东西“俏”呀,别人愿意卖给你就很好了,根本不会发货,只有自己拿。可是,妻子要上班,4岁的女儿在家没人管,怎么办?没了辙的简兴福只有带着女儿上路。
“北方的天气真是冷呀,冰天雪地的,大人还能扛,小姑娘当天就感冒了,天津的工厂又催着在春节放假前去提货,我这心里甭提多急了。”……也许是这段往事的触动太深,他禁不住叹了口气,“好在一番辛苦没有白费,元件如期提到,产品生产顺利进行。”一年后,川开集团有了第一间自建工厂,而建设的资金来源于以老婆家住房为抵押的3.5万元贷款。
门槛降
政策“解冻” 推动企业跨上亿元台阶
“我们就像蛋,而当时的"国营企业"就像"抱鸡婆"。如果我们是"坏蛋",它们怎样孵也孵不出来小鸡,但如果没有它们,我们也很难长大。”
1986年,在走过了最初的艰难时期后,简兴福迎来了一个重大的契机。在“大联合”政策的背景下,他的企业与四川电器厂横向联营,并更名四川电器厂二分厂,主营制造各类电气设备。“那时,四川电器厂的生意非常好,根本忙不过来,我们就是帮着做他们剩下的单子便取得了不错的效益。1991年公司产值达到千万,镇长还在厂门口放了"火炮"。”
不过,企业迅速成长的同时新的问题出现了:人才。“那时候的大学生都是包分配的,根本不会考虑到我们这样的民营企业工作。”为此,老简想了不少办法:开始的时候他自己出钱选了12个比较优秀的高考落榜生,出学费、给工资,甚至发奖金,以类似定向委培的方式送他们上大学;1992年,他又想方设法说服了两个大学生希望将他们招进厂里工作,但最终因为解决不了学生户口问题落了空;直到1993年,时任双流县人事局的一个主任给他透露了一条信息:“按照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大学生落户政策可能有松动。”简兴福的“人才荒”这才终于见到了曙光,也就是从那一年起的3年时间里他陆续招聘了30多名大学生,并将他们逐渐培养为了公司现今的骨干力量,也正是随着这批技术人才的引进,1996年川开的产值达到具有历史意义的一亿元。
【话说20年】
细数20年变化,与创业时相比,川开集团的人员从最初的3人增加到了现在的2800人,公司规模从最初租用的20平方米扩展到了如今占地500亩的自建厂房,各项收入也从那个时候的3万元增加到了最新的50多亿元。其中,川开集团属下子公司川开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专业从事输配电领域电气成套设备研发设计制造营销安装及技术咨询服务,已发展成为西南地区规模最大、实力最雄厚的成套开关设备制造企业,连续多年整体规模和综合实力名列电气开关行业西南地区第1名。公司在核电站1e级电气成套设备研发、制造上拥有核心技术,并取得国家颁发的中压和低压两种电压等级1e(核级)输配电成套开关设备制造资格。同时,还先后取得秦山1期、2期核电站、浙江三门核电站、巴基斯坦核电站等核级输配电成套开关设备的供货合同,成为国内同行中,在核电站输配电配套设备上率先实现产品应用并出口的企业。
作为一家涉及研究制造销售等多领域的综合型集团公司,川开集团先后获得“四川企业100强”“出口创汇重点企业”“中国aaa级信用企业” “中国电气工业100强”“全国诚实守信企业”“四川省500家大中型工业企业集团”“四川省名牌产品企业”“成都市重点优势企业”“成都市高新技术企业”“成都市工业企业50强”等数十项荣誉称号。